Search

【樂齡。營養】食物塑型的原則及經驗分享
1. 食物+水=1:1~1.2,塑型粉使用公克數為...

  • Share this:

【樂齡。營養】食物塑型的原則及經驗分享
1. 食物+水=1:1~1.2,塑型粉使用公克數為食物+水的總量乘以2%,水分的調整主要以果汁機打得動、打得均勻為主,至少需一分鐘。水分越多在加熱過程可以越快,塑型的表面也會越光滑,但相對營養加值較低和塑型粉的使用量也會增加。
2. 食材須要加水打泥,在口味會比原本的清淡,顏色也會較淡,因此要打泥加的水量可部分用醬汁或高湯取代,打泥的食材或滷肉可使用深色醬油滷或例如花椰菜就取深色處來攪打。
3. 塑型的食材種類也會影響加熱塑型的速度,例如蒸地瓜、炒青菜比滷肉還要更好加熱塑型。
4. 食物泥加熱塑型的過程會變稀-稠-稀,才是完成整個加熱過程,待食物泥約90%變成水狀後立刻倒入模型裡,因倒入過程溫度會立刻下降,食物泥會變稠,不會這麼好看,所以無法一次塑型太多量
5. 復熱利用電鍋外鍋不加水按下開關煮,或是用微波爐,但需要顧著菜餚,不然太熱又會糊掉了。所以承裝的餐盤大小我也考慮到要放得下電鍋或微波爐。
6. 這次的桌菜,有好幾道的醬汁使用了勾芡或增稠劑,增稠可讓醬汁附著在食物上,改善加水打泥稀釋了原本的風味,另外也讓吞嚥過程更滑順。

備註:無論外觀光滑或粗糙都不影響實際攝取的質地

#食倍樂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中華民國營養師證照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師證照 中餐丙級廚師 長期照護營養師 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研究所 碩士
View all posts